就如之前放棄哈密一般,而今如果再放棄奴兒干都司。朝廷在邊墻之外,可就沒有一個藩屬了。
雖然大明在仁宣之時進行了戰略收縮。
但是這種戰略收縮,并非直接放棄。
大明雖然放棄開平,大寧,放棄奴兒干都司的流官,總體來說,這些地方名義還是大明的。
特別是奴兒干都司,你說他們是被大明經濟捆綁也好,是被大明的軟實力吸引也好,但是從表面上來看,在大明與瓦刺之間,他們都是站在大明一邊的。
否則朱祁鎮也不會攻打兀良哈的時候,派曹義出關整合女真各部。
甚至得益于曹義的組織,女真各部才能木蘭河衛堅持這么長時間。
而今如果說放棄就放棄了。大明對藩屬的政治威信何在?將來與瓦刺博弈的時候,誰還會為大明所用?
雖然朱祁鎮看不上邊墻外面的各部,但是如果這些部落一一被瓦刺吞并,卻不是朱祁鎮所想用的。
曹鼐說道:“臣以為當派使者,去兩軍陣前,宣朝廷旨意,讓雙方兩兵罷戰?!?br/>
緩兵之計。
現在的問題是,女真各部向朝廷求援,而朝廷又否決了大軍出塞與瓦刺決戰的提議。但是大明朝廷不能不有所表示。
派一個使臣來去宣布圣旨,再加上虛與委蛇一番。大概就要花兩個月有余。
雖然這個時代的戰事打得很慢,一般來說,除非如同葉留宗那般什么也不管到此流竄,否則正兒八經準備一場大戰,從籌備發動決戰收兵,就是大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但是真正花在決戰的時間并不長。
別的不說,而今兀良哈與女真各部打了近一個月了,然后再算上使者往來時間,這一戰必須打上三四個月。
一場攻城戰,并非不能進行三四個月。但是草原上卻很少有這樣的戰事。因為這樣的戰事,考驗的是彼此的后勤能力。
很顯然哪怕是瓦刺,他也缺少大軍在外近半年的后勤維持能力。
所以說,最有可能的事情,朝廷先禮后兵,這兵還沒有到,木蘭河衛之戰,就有了結果了。
到時候,朝廷并不負擔道義上的譴責。
可以說,不是朝廷不救,是來不及而已。
朱祁鎮只覺得一股諷刺的意味濃厚之極。
朱祁鎮冷笑一聲,說道:“吾欺誰乎?欺天乎?”
這種小伎倆,真以為沒有明眼人能看得出來,根本就是自欺欺人而已。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