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說道:“算算時間,再過十幾天,楊洪就要出關,巡視開平大寧諸地了。先生怎么看?”
楊溥說道:“勉仁在的時候,就很欣賞楊洪,甚至為楊洪題過字,臣信得過勉仁的眼力,所以楊洪出塞一事,想來并沒有什么大事,只是陛下有意于邊事,應該先求立于不敗之地。何不派大臣巡視宣大城防。以備后舉?!?br/>
朱祁鎮聽了也明白,三楊各有所能,雖然齊名,但畢竟不是可以彼此替代的,楊榮就是楊榮,這樣級別的人才,哪里那么容易彌補的。
楊溥所言,不過是老成謀國之言,不能說錯。但也不是什么建設性意見。
朱祁鎮想著張輔提過的長城決戰計劃,也覺得派人是視察一番長城沿線,也是題中應有之意。京城的軍隊,很多都在朱祁鎮的眼睛下面,錦衣衛的消息也最靈通。
朱祁鎮自信還是有些底氣。
但是宣大號稱都是精兵強將,但是到底是怎么樣?朱祁鎮未必清楚。派勛貴視察,朱祁鎮用腳趾頭想,效果就不會多好。
朱祁鎮說道:“先生以為派誰去?”
楊溥說道:“兵部右侍郎之位,陛下也應該做準備了。臣舉薦兩個人,一個是徐晞,多次從征,坐鎮甘州,莊浪等地,為大軍后備,數有功,而今為南京戶部侍郎,另一個乃是而今兵部鄺埜?!薄?br/>
因為如果鄺埜的話,就不用推薦,因為如果兵部尚書出缺的話,也應該是兵部侍郎接任。
朱祁鎮反而問道:“朕多次見鄺埜,卻不知道先生為什么將他放在后面?!?br/>
楊溥說道:“鄺埜乃是尚書之才,但是卻不是陛下所想要的兵部尚書。”
隨即楊溥歷數鄺埜的政績,鄺埜的政績核心就是一個仁,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官,永樂年間,南京寶鈔貶值,百姓拒收,太宗皇帝令鄺埜是處置,鄺埜去了之后,只是責罰幾年豪紳,就回來了。
太宗問他為什么不處置那些人?當時拒用寶鈔。
但是鄺埜卻說,陛下,天威所致,臣還沒有到南京,百姓就復用寶鈔。
還有同樣的事情,傳言陜西有人造反,太宗命鄺埜去繩之以法,鄺埜到了,安撫百姓,只殺了幾個頭目,就放了所有百姓,對太宗皇帝說,沒有人造反。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說不經圣旨,就開倉放糧,等等。
說鄺埜是不是一個好官,他處處為民著想,不株連,不濫殺人,雖然有一點心慈手軟。但是真有一個這樣的父母官,卻是很多百姓所希望的。
但是兵部尚書是什么官職。縱然而今五軍都督府有復興的跡象,兵部的權力被消弱了不少。但是兵部的權力是比楊榮在的時候,輕了許多。但依然是天下六部之一,位高權重。
鄺埜的能力,在任何一個部門當尚書都可以,但是放在兵部就有一點不合時宜了。
朱祁鎮說道:“那就命徐晞以兵部侍郎的身份,巡查遼東,宣府,大同,陜西,等鎮防御。一一視察,報于朕聽?!?br/>
這也是一次摸底,不過是摸九邊的底。看看九邊的防御到底是一個什么樣子。
同樣如果徐晞能做好這一件事情的話,那么在柴車死后,兵部尚書的位置就是徐晞了。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