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徐大人來了。”王振小心翼翼的說道。
朱祁鎮說道:“請他來吧。”
王振答應一聲,一個身穿紅色官服的老臣,沿著長長的二十四橋走了過來,大雪降在湖中,也降在橋上,唯有橋中間一道是被清理過的,而橋梁兩側都已經堆砌起巴掌厚的積雪,即便是清掃過的地方,也落下一層層薄雪。
來的人,就是楊溥推薦的兵部尚書徐晞。
在今年年初,兵部尚書柴車的身子骨再也堅持不下去了,病死任上。朱祁鎮厚葬之余,朝廷上為了兵部尚書這個位置,開始彼此爭奪。
但是朱祁鎮卻沉默不語,不管下面報上來是誰,朱祁鎮統統不答應。
以至于兵部尚書空懸了半年。鄺埜以兵部侍郎的身份暫代兵部尚書。所有人都以為這個位置就是鄺埜的時候,只有楊溥知道,這個位置朱祁鎮為徐晞留著。
朱祁鎮之前對徐晞與鄺埜兩人并沒有特別的傾向,為什么而今如此肯定徐晞,而否定鄺埜,乃是徐晞做了一件讓朱祁鎮想都沒有想到的事情。
朱祁鎮隨口說讓徐晞巡視九邊防務。只是朱祁鎮沒有想到,徐晞完成這一件事情,用了整整一年時間。
從鴨綠江畔。一路走到了嘉峪關為止,整整用了一年的時間,對各地進行一個非常詳細的考察。
要知道后世統計明長城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也就是一萬兩千多里。徐晞白日騎馬而行,晚上對燈寫奏疏。一封封的發給朝廷。
朱祁鎮剛剛開始還不在意,但是后來,卻不得不承認,人要是認真起來,是非??膳碌?。
徐晞這兩年寫的奏疏合起來有十幾萬字,編在一起,就是一本完整的《大明邊鎮考》。
朱祁鎮甚至讓錦衣衛考證了徐晞奏疏之中的一些細節,不得不承認,徐晞沒有虛言。這讓朱祁鎮對徐晞更加看重。
所以,寧可等徐晞從甘肅回來當兵部尚書。
而朱祁鎮對徐晞這個兵部尚書也有不一樣的期待。
徐晞走進暖亭之后,看了一眼朱祁鎮,立即行禮說道:“臣兵部侍郎徐晞見過陛下。”
而今的朱祁鎮已經是長子朱見濬的父親了。嘴上也長出了胡須,但是朱祁鎮和歷代皇帝一樣沒有刮胡子的習慣。所以,徐晞當今來京師的時候,朱祁鎮見過一面,當時見面的時候,還沒有這一道胡須。
而今徐晞看上去,第一眼就能看見,朱祁鎮唇上不短的胡須。再加上朱祁鎮的氣質本來就偏成熟。
而今很少有大臣再以幼君來評價朱祁鎮了。
而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濬這個名字,卻是朱祁鎮細細思量過的。
再加上朱元璋定下輩分,朱祁鎮的考慮余地很少,他這個兒子一定要叫朱見×,而且第三個字,要有三點水。
朱祁鎮想來想去,就想到了濬字。因為朱祁鎮覺得他到現在拿得出手最大的功績,就是河北治水工程。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