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捞谎投资有限公司

    “郎君,你要的東西運來了!”李柏停好了馬車,快步過來秉報道。

    “辛苦了!”李承志點點頭,走到馬車前,掀起了上面的麻布瞅了一眼。

    第一輛車上是石灰石。

    這玩意很常見,春秋時期,先輩們就拿來與細砂相合,修房筑墻了。

    李承志找這東西來,一是煉焦和煉鐵的時候除硫,二則是燒些生石灰,當催化劑使。

    當然,如果李承志閑的蛋疼,還可以用土法燒些水泥出來,反正眼下也不缺黏土和鐵渣。

    但他估計,燒出來也沒卵用。

    因為他只知道用的是哪些原料、但具體的材料配比卻不是很清楚,再一個具體的燒結溫度也不知道,還得反復的試。

    最關鍵的原因是沒有強力粉碎設備,只靠人錘石磨碾,根本達不到相應的細度,所以這種水泥強度不高,養護時間又長,還極不耐低溫,修出來的東西跟豆腐渣沒什么區別。

    別說修城,修平房都不一定能行,修路還不如配些三合土好用。

    筑一些埋在土里的豬槽馬槽倒是可以,至少比拿石頭鑿省事些……

    等有時間了,再看能不能研制成功。

    第二車則是一車石英砂。

    這東西更常見,西北有河、有沙的地方就有,不過不好篩取。

    另外,大部分的粘土礦中,都有這種伴生礦,這一車,就是從粘土中篩取出來的。

    這東西,李承志是用來煉鋼時除磷的,也可以當催化劑使。

    如果有時間,還可以試著燒燒玻璃。

    期實北魏的玻璃工藝已經很先進了,雖然也算珍貴,但遠沒有后世傳說的價比黃金的程度。

    只隱隱的記得,好像是北周時,還是隋末時,玻璃工藝才失傳的,繼而又開始了讓波斯人收智商稅的時代,也導致到后面的朝代中,這玩意才那么精貴。

    鮮卑人倒是挺喜歡這東西,但漢人卻不怎么待見:一是脆,二是受冷受熱易炸。

    在不小心摔個碗都有可能被視做大兇之兆的漢人眼里,這玩意天太冷或是太熱,都有可能自己炸了,當然就不是那么受歡迎了。

    這主要是因為玻璃中的重金屬含量過高的原因。

    所以李承志就想著試一試,看能不能將高硼玻璃燒出來,實在不行,燒些高鈉玻璃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