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不缺鐵,但鐵甲為什么這么貴?
道理很簡單:技術不過關,雖然鐵多,但九成九都是含雜質極高的海綿鐵。
這里的雜質指的不是炭,而是硫和磷這種會讓鐵脆的跟木板一樣的東西。
試想一下,像鐵犁、鋤頭之類的鐵器,如果強度不夠,還可以增加厚度來彌補,反正體積沒多大,即便將犁身或鋤身加到一寸厚,也增加不了多少重量。
只要用少許含雜質很少的生鐵,將犁尖和鋤刃渡出來,就完全夠用了。
但甲葉不一樣,別說一寸,你披個一公分厚的札甲試試?
沒兩百斤也一百七八了,還打仗,壓不死你?
所以,想讓士兵能穿的動,就不能太厚,但厚度一下降,就要想辦法去除雜質,增加甲葉的強度。
這個時代,除了反復燒煉鍛打,就再沒有第二種方法。
據剛剛摸過鋼板的那個鐵匠說,即便以他這種經驗已十分豐富的老鐵匠,再配兩個身強力壯的助手,打一副札甲所需要的甲葉,也要近一年……
而李承志呢?
只用了半天,而且煉出的還是精鋼……
這不是神跡是什么?
如果不是李承志正拿眼睛瞪著他,李松早就跪下來了。
“果真是精鋼?”他激動的喘了兩口氣,顫著聲問道。
“秉主事,小老兒敢以腦袋擔保!”老鐵匠斬釘截鐵的說道。
靠著這手藝吃了大半輩子的飯了,他還能看錯?
“精鋼啊……這是精鋼啊……”
李松滿含熱淚,顫顫微微的將手伸向了已被水淬冷的鋼板,動作又輕又柔,就像是在摸老婆……
隨著李松的驚叫,其它人也清醒了過來,激動不已的看著那四塊鋼板,那十座坩堝爐,那一堆如小山一般的鐵料……
每日可煅精鋼近千斤?
做成札甲,至少也有三十套,換成鋼刀、槍頭,那又是多少?
所有的兵器中,用鐵最多的馬刀,也就十斤重而已!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