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暗自冷嘲了一聲。
高官厚祿的文武官員,全都把精力集中在京城的權勢博弈中。
對于京城外的亂象當個鴕鳥。
只要沒損害他們的切身利益,自然可以裝作沒看見。
真是自私自利、滿口道德的小人。
這點上看,阿妍一個柔弱的小女子,反而比那些人更加高大偉岸。
趙澈迅速收回了發散的心思。
他得把重心放在政事上。
他如今沒有軟肋,沒有后顧之憂,就可以放開手腳,把烏煙瘴氣的朝堂氣象整治一遍。
他得團結朝中各個勢力,重點支持兩廣平亂之戰,盡快樹立威信。
為了讓眾位大臣看到他的目標和努力,他甚至親自做了一副畫,名叫《一團和氣圖》,還題了跋,在早朝時展示給文武百官。
這副《一團和氣圖》,與周妍當初送給他的那副幾無二致。
只是那副早被他毀掉,深刻的新意卻一直留在他腦海里。
皇帝的題跋很快在京城廣泛流傳。
“朕聞晉陶淵明乃儒門之秀,陸修靜亦隱居學道之良,而慧遠法師則釋氏之翹楚者也。法師居廬山,送客不過虎溪。一日,陶、陸二人訪之,與語,道合,不覺送過虎溪,因相與大笑,世傳為三笑圖,此豈非一團和氣所自邪?試揮彩筆,題識其上:”
“嗟世人之有生,并戴天而履地。既均稟以同賦,何彼殊而此異?唯鑿智以自私,外形骸而相忌。雖近在于一門,乃遠同于四裔。偉哉達人,遐觀高視;談笑有儀,俯仰不愧。合三人以為一,達一心之無二。忘彼此之是非,藹一團之和氣。嗯!和以召和,明良其類。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備。豈無斯人,輔予盛治?披圖以觀,有概予志。聊援筆以寫懷,庶以譽俗而勵世?!?br/>
酒樓茶館里都有人議論紛紛,稱贊不已:“忘彼此之是非,藹一團之和氣?!?br/>
“皇上這番求同存異的苦心,實在令人感嘆!”
“可不是?和以召和,明良其類,這話說得可真好!”
“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備?;噬鲜窍胱龀鲆环γ删桶?!”
趙澈的努力還是得到了不少回應。
齊王趙淳很識時務地接受了武城后衛千戶劉忠女為德王妃。
有了趙澈千里迢迢地運籌支持,兩廣平亂終于得到了初步告捷。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