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轉眼到了八月底。
新武器的研制和樣品生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35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的發射裝置,已經搞出來了。炮彈也搞出來兩種,一種是高爆榴彈,另一種則是穿甲彈。
按照劉弘毅的初始設計,如果發射裝置和榴彈都達到設計標準的話,在輕型模式下,高爆榴彈的最大有效殺傷距離,能夠達到1500米以上,有效殺傷距離,也能達到1000米以上。
榴彈爆破之后,致死范圍能夠達到7米,有效殺傷范圍,能夠達到15米。
穿甲榴彈,在400米內,能夠擊穿50毫米均制鋼裝甲。
對付無裝甲防護的土木工事和運載汽車,基本可以做到一發入魂。
是對付集團沖鋒,“人海戰術”的絕對利器。
步槍下掛榴彈,則是40毫米口徑。
下掛榴彈的炮彈,現在主要也是兩個品種。
第一個自然還是高爆榴彈,第二個則是煙霧彈。
至于震爆彈,閃光彈,照明彈,破門彈這些,以后慢慢再研發。
在降低了對引信的要求之后,樣品試制方面,經歷過兩次失敗之后,終于也搞了出來。
為了提高下掛榴彈的射擊精度和穿甲性能,劉弘毅設計的是前裝線膛模式。這樣可以確保在出膛初速較低的情況下,打得更遠更準一些。
同時也能更進一步降低發射時所需要的膛壓,用更少量的發射藥就可以把彈體射出去,發射筒的筒體可以制作得更薄一些,總體重量降低了。
線膛設計,自然也是有利有弊。
最大的弊端就是,榴彈在裝填的時候,必須對準膛線才能裝進去,裝彈的速度不如滑膛設計,導致整體射速降低。
不過相對于這款產品的成功研制生產,這樣的弊端自然是能夠接受的。
新武器設計生產,一路奏凱。
私底下,576廠也是暗流涌動。
是夜,576廠某個山坳里,一間平房的窗口,亮起燈光。
這是廠里二把手王志高的住處,和他關系好的另一位副主任蔣國勇也在。桌面上擺著三個炒菜,兩個涼盤,一瓶楚州大曲。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