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弘毅從趙遠方這里“搜刮”了三十萬元,“揚長而去”。
趙遠方眨巴著眼睛,想了半天,到底是弄明白了這中間的邏輯——這小子給校長畫了張大餅,然后就從他這里“順走”了三十萬。
我當初火急火燎叫他過來干嘛來著?
劉弘毅之所以要這三十萬,其實主要是為買硬件做準備的。
芯片這個玩意,在后世是個人就聽說過,有一段時間成為了“舉國之殤”,對大洋彼岸的鷹醬恨得咬牙切齒的。
覺得又被人掐著脖子欺負了。
就事論事,后世我們在芯片上確實落后了許多。
但在這個年代,反倒沒有落后那么多。
原因很簡單,眼下,大家在芯片領域都處于初級階段。我們其實也搞了一些芯片的,水平還不錯,和鷹醬的差距并不是特別大。
而芯片是工業自動化系統的核心部件。
沒這個玩意,工業自動化系統就無從談起。
公允地說,七八十年代,我們在很多高新技術領域,都處于前列,為什么后邊反倒落后許多呢?
歸根結底是沒錢。
國家沒錢,企業也沒錢,支撐不起龐大的科研費用,許多項目,只能被迫下馬,優先保障民生產品和基礎建設產品。
除此之外,“拿來主義”在這中間也起了很關鍵的作用。
初期,大家都有些急功近利。
自己研發一個新產品,周期太長,短時間內看不到成績。
縱算研究人員耐得住寂寞,領導也耐不住。
因為領導是有任期的,在他的任期內,希望能夠出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成績。無私奉獻,為人做嫁這種事情,畢竟還是沒幾個人喜歡做的。
有現成的外國產品可以買來用,馬上就能出成績,立竿見影,哪個領導能抵擋得住這種誘惑?
當然,劉弘毅沒打算去研究芯片,這不是他的強項。
他也一樣是拿來主義。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