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于1983年3月3日起開審,經過二十日的審訊。4月8日,由七名男性組成的陪審團一致通過,林過云四項謀殺罪名成立,被判處絞刑。當法官宣布判決結果時,林過云鎮定如常,沒有顯露半點驚訝的神色。但由于自1966年11月16日后,香港再沒有執行過死刑,因此,至1984年8月,港督會同行政局赦免林過云死刑,改判終身監禁?!?br/>
小王不理解的問道:“誒!我說我們不是來吃飯的嗎?怎么還在說案件的事啊?”小雪看向小王說道:“這不是菜還沒有上來嗎?剛好郭教授也在可以讓郭教授免費給大家講解一下這些案件的罪犯的心理狀態分析不是挺好的嗎?你別打岔,葉子不用理她你繼續說?!?br/>
葉子聽后又繼續說道:“第一名死者陳鳳蘭,人職舞女。案發當日,陳鳳蘭于凌晨4時收工后與朋友飲酒,酒后在尖沙咀地區搭乘被告駕駛的出租車。林過云載陳鳳蘭到觀塘等地兜風,后又返回家中取電線,在車上將陳鳳蘭勒死。并將尸體帶回家中奸尸。第二天,林過云從陳鳳蘭的錢包里取出五百塊錢,到街上買了個電鋸,然后將陳鳳蘭肢解成七塊,再用報紙包好放入膠袋內,于該晚上班時將肢體棄于城門河中。
第二名受害者陳云潔,任職收銀員,31歲。于5月29日凌晨5時20分下班,大雨中乘搭林過云駕駛的出租車士回家。林過云在途中停車,用手銬銬住陳云潔,再用電線勒死。
第三名受害者梁秀云,任職清潔工,29歲。于6月17日凌晨4時下班,不久遇害。第四名受害者梁惠心,學生,17歲。她于7月2日在尖沙咀參加謝師宴,晚上11時在酒店門外等候出租車時,上了林過云所駕駛的出租車。林過云說,梁惠心是與他相處最久的死者。他殺死對方之前,逼她戴上手銬,與她在出租車內交談了很久,內容都是有關學校、前途、家庭、宗教、靈魂等等。但是,最后林過云還是選擇用電線勒死她,然后將她的尸體帶回去奸尸進行肢解!林過云在法庭上表白他自己的殺人時的心態說,他殺死第一名女子時并無犯罪感,只是被一種憤怒驅使,因其是妓女,林過云表示自己是替天行道。其后殺死第二、第三名受害人是因為自己上了癮。但殺到第四個的時候,他已經開始厭倦。第四名女死者梁惠心是個17歲的女學生,林過云表示自己也不明為什么要殺她。當被問及梁惠心的時候,他曾經數度落淚!
由于這個案件影響巨大,所以被很多影視劇提到。林過云對于自己殺死的那名妓女,一直振振有詞地說是“她該死”。但所謂的“該死”,不過是個借口。妓女是一種毫無尊嚴的職業,而且這種職業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并不是因為有人喜歡做,而是因為有人喜歡捧場。許多變態色魔下手的對象都是妓女,然后在法庭上以捍衛道德自居,其實是無恥至極。倒不如說是因為妓女特殊的工作性質,所以容易成為被獵殺的對象。李敖說愚蠢的事都不是傻瓜做的,而是聰明人所為。不敢肯定林過云很聰明,但他絕對做了一件極其愚蠢的事,那就是喜歡拍攝女尸器官的他竟然拿相片到照相館沖印!
要不是這個低級失誤,照相館報案,不知要再死多少婦女警方才能破獲這莊驚天兇殺案。警方也沒這么容易破案。按照香港警方超過百分之四十的高破案率,還真多虧了這種白癡罪犯自投羅網!”
郭教授聽后問道:“那當時有精神科的醫生給他診斷過嗎?醫生是怎么說的呢?”葉子回答道:“五名精神科醫生為他作出深入評估后,有三位認為他并無精神病,犯案只為滿足不正常的性需求。不過,林過云對不同的專家供詞有出入,有專家認為他智商甚高,有故意說謊誤導專家之嫌。郭教授您說是不是一個的行為都會一定有原因的呢?家庭環境是否影響一個人人格特性?關系疏離是否影響一個人童年受虐令他永遠留下陰影,是否足以影響到殺害他人?”
郭教授聽了葉子的問題后回答道:“其實這個問題該怎么來回答呢?我不排除會有一部分人會裝精神狀況不好來逃避法律的責任,但是也不能肯定的說面對方就真的沒有精神方面的問題?!睆堅矄柕溃骸澳敲垂淌趧偛湃~子所說的這個案子上的犯人他說自己的行為是在替天行道,他是否有人格方面的異常呢?”
郭教授回答到張元的問題:“很多人也知道,即使馴養的動物嘗試到殺人/傷人的滋味后,往往狂性畢露。不要忘記人類也是動物的一種,他如果慢慢的對掠殺小動物開始覺得不能滿足了,就會開始向著人類下手,來滿足自己的病態欲望。而葉子說的這個案件是因為對方被激怒了,再加上他屬于那種孤獨的人孤獨與人際關系疏離,缺少道德束縛,喜歡自學閱讀,故而令專家認為他智商甚高,我另外注意的是他爸爸對子女的管教嚴厲,時常對林過云拳打腳踢。根據行為研究:一個曾受虐待的人,對施于他人的虐待和傷害,是會更容易接受。
雖然曾為他做腦電波圖,但虐打是否令他曾經有腦傷?腦傷,不容忽視,很多兇殘多重殺人者腦部也曾受過損害。而且專家對林過云的罪行作結論時表示,林過云是一個備受剝削的人。而事實上,林過云的童年非常不快;他生長在一個復雜的家庭,父親有三個太太;童年的時候,曾經在婆羅乃生活過。根據他生母所講,林過云與他爸爸的關系童年時開始已經很差,他爸爸對子女的管教嚴厲,時常對林過云拳打腳踢。有一次更因為林過云食飯前無跟其他家人說“食飯”兩字,而打了他一記耳光,將他撞向墻壁。直至成長之后,林過云與家人關系疏離。雖然住在同一屋檐下,但是他經常逗留在房間內,不與家人一起進膳,亦不與家人交談。不過,他爸爸在作供時表示,不認同自己管教過嚴,只是林過云的性格太反叛。又覺得社會應該要負上責任!”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