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在楊廷和這么說夠,就沉聲問道:“安民難道不是第一要務?”
“回陛下,忠奸分明后,只要親賢臣,遠小人,民便可安!”
楊廷和回道。
朱厚熜又問:“如何明辨忠奸?”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陛下當廣開言路,以明忠奸。”
楊廷和回道。
朱厚熜頷首:“元輔所言有理,朕雖愿意相信元輔之言為至正之言,但真要兼聽則明,首先要做的,便是凡事盡量令群臣集議,元輔此番奏對頗有諫朕之意,朕嘉納之,平臺召對后,當下廷議?!?br/>
朱厚熜說后就吩咐道:“傳旨,令閣臣公卿、科道言官,于明日集于文華殿,廷議何為眼下第一要務!”
讓哪些官員參與廷議,由皇帝直接決定。
而一般而言,就是由閣臣公卿與科道言官參與。
因為這兩類官員基本上囊括了各個實權部門。
這里面,科道言官雖然大多官場資歷不深,但權力不小,所以基本上都會列席重大廷議現場。
朱厚熜這里在這么說后,就對楊廷和道:“元輔退下吧?!?br/>
楊廷和一怔,隨后拱手稱是。
如此。
朱厚熜的第一次平臺召對便這樣宣告結束。
楊廷和則有些意猶未盡地回了內閣。
他內心自然期望朱厚熜能多問他一些事,比如明辨忠奸、鏟除奸佞后該做什么?
那樣他就可以回答說興利除弊,廢除正德朝的一切新制,確定大禮。
但他也沒想到皇帝在他說了個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廣開言路后,居然想到是開廷議,還讓他先退下。
可楊廷和這樣說,本來是想為接下來讓言官開始對他的政敵們開炮,然后他就能以鏟除奸佞為名,使皇帝處置這些人的,而不是說開廷議問群臣意見的。
不過,楊廷和也不好怪皇帝,因為開廷議的確是符合他所言的“兼聽則明”之理。
他只能怪他自己沒敢直接對皇帝說明:“陛下,凡不跟臣配合的都是奸臣!”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