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捞谎投资有限公司

    竹林報告中接下來的部分是一連串的會議記錄文件,雖然缺章少頁,而且是由被碎紙機破成一條一條的廢紙重新拼合而成,但是從中大致可以還原中國棋院、韓國棋院和日本棋院關于超本因坊戰的協商過程。

    另外還有三份私人的會議筆記和一段用技術手段從手機中還原的會議錄音。前者潦草粗略,后者有頭無尾,但配合會議記錄文件還是能夠看出許多東西來。

    在這些情報中,占據大量篇幅的自然是對于開棋儀式的種種細節的討論。目前能夠從公開渠道看到的對于超本因坊戰的報道全都是一些笑容尷尬的合影,充滿官僚氣息的乏味演講,以及“恭喜圓滿成功”之類的媒體套話,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東西。相較來說,這份竹林報告雖然沒有觸及到真正的秘密,但無疑已經相當珍貴豐滿。

    在報告的這一部分中,出現最多的關鍵詞自然是“井上裕太”和“本因坊文?!薄?br/>
    依照本因坊一門的傳統,歷代繼承人都會改去原本的姓氏名字,以本因坊之名行世。如棋圣本因坊秀策原名桑原虎次郎,末代本因坊秀哉原名田村保壽。

    在進入頭銜戰時代之后,這一傳統依然得到尊重,但已不再是改去本名,而是將之作為一個雅號。如贏得第一期本因坊戰冠軍的關山利一九段得到日本棋院贈號本因坊利仙。

    而現任頭銜持有者井上裕太九段的雅號則是本因坊文裕。文裕二字,文取自持慧劍斷煩惱的文殊菩薩,裕取自井上九段本名,意境殊勝,乃是京都寂光寺的現任主持所贈,寂光寺便是當年初代本因坊算砂出家的地方,與本因坊之名緣分甚深。

    根據竹林報告中的情報,開棋儀式共持續兩天,地點自然是在京都御所,第一天最重要的儀式在御池庭舉行,由現任頭銜持有者本因坊文裕先在棋盤上落下一記黑子,為超本因坊戰敲響第一聲戰鼓,然后由另一位棋士應上一手白棋,一黑一白,共演乾坤,是為開棋。

    雖然只是各下一手,幾乎算不上對局,更多的只是象征意義,但對于各家棋院來說,在那之前,他們已經置身戰場,開棋儀式上的站位、代表的發言順序、棋盤的選定、后勤的對接……幾乎每一個細節都需要磋商談判。誰都希望能在棋賽開始之前為自家棋士爭取更好的條件,打響氣勢便等于先勝一籌。

    而其中的重中之重自然是另一位棋士的選擇,由井上裕太九段開棋無可置疑,然而執白應上這一手的棋士卻不易敲定,各家棋院都希望能將這份榮耀歸于自家棋士。為此,各方爭執不下,會議開了一個又一個,誰都不愿輕易讓步。

    最后,日本棋院提出不妨選擇一位剛剛入段的小棋手來和井上九段對上一子,從而取一個棋道探索薪火相傳的意頭。這樣各位成名已久的職業棋手們也能接受。

    這個方案最終得到了各方的支持。那段有頭無尾的錄音正好與此有關。

    “心光,誰???”

    “就是小聶啊,你忘了,前天在網上連宰了我們‘柯鎮惡’兩局那孩子,其中一局還是屠龍翻盤,我一早就覺得那孩子能行,直接大把金幣壓他贏,結果給老子賺美了?!?br/>
    “原來是那個小聶啊。哈哈,柯喆這小子下網棋老是亂下,不過能連贏他兩局確實很不容易。你說的屠龍那一局我還看過棋譜,一開始兩邊都下得不太認真,但后面下得可真是精彩。小聶這孩子如果能多歷練歷練,前途不可限量啊,說不定又是一個聶旋風?!?br/>
    “這就說得遠了,還差著火候呢。圍棋界最不缺的就是少年天才,可是真正能打出成績的也就寥寥幾個人而已?!?br/>
    “我倒不怎么看,當年又有誰能夠想得到聶老可以在中日圍棋擂臺賽上打出驚世駭俗的十一連勝?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又有誰能說得準呢?”

    “你這么看好心光嗎?”

    “看好當然是看好,不過……哈哈,說到底還是得看棋盤上的實力,其他什么都是虛的,就算風來了,那也得有本事才能扶搖直上九萬里啊。對了,這事韓國棋院那邊會同意嗎?肯定又要爭吧,到時候怎么說?”

    “能怎么說?如果要爭那就用棋說話嘛。韓國這兩年沒聽說有什么好的苗子,我看有些青黃不接的樣子,應該還沒有哪個能贏得過我們的小聶?!?br/>
    孫蘇合聽完錄音往后翻了翻,果然最后確定在開棋儀式上由井上裕太九段執黑先行,聶心光初段執白后手,新老兩代職業棋手各下一子,為超本因坊戰拉開序幕。

    在這之后,除去致辭、合影、采訪等等無聊卻必要的活動,緊接著就是開棋儀式的另一個重頭戲連棋。具體的做法是參加比賽的職業棋手們各自找一位對手,兩人各下五子,以此作為自己參賽的名帖,下完之后續上另兩位棋手,眾人共同完成這一局連棋。這局棋預計將會下上兩天,第一天在御池庭,第二天則移師御內庭,在這兩處各有特色的宮廷園林之中,一邊欣賞秋葉殘紅,一邊開啟棋道巔峰之戰。

    以棋為名帖,宣告自己正式參加超本因坊戰的競逐,對于職業棋手來說實是一件再合適不過的雅事。但是日本棋院的這個計劃一經提出來就引起了巨大的爭論。問題在于一局連棋下兩天的提議涉及到了各家棋院極度重視的一個關鍵點,那就是比賽的用時制度。